四點幼兒與STEM教育經驗分享

撰文:卓王詠詩博士 Dr. Win Win @ Dr. PLAY

 

Dr. Win Win早於2010年在美國北愛爾華大學早期教育中心接觸STEM,當時美國奧巴馬總統投入大量經費於STEM教育,培養STEM老師。幼兒學系的教授跟我們分享,由於當時的大學生選取科目均以畢業後能否賺錢的事業為標準,所以科學這門學問往往是被忽略的科目,所以他們意識到需要在幼稚園期間,讓孩子親身體驗STEM。

 

1.     Dr. PLAY於2011年在香港引入進STEM 概念,並邀請美國大學北愛爾華大學早期教育中心教授為本地幼稚園及小學的老師、校長舉行座談會,同年暑假便開展了STEM暑期營,以五天日營形式進行,於2013年開始設有幼兒STEM 課程,於2019年開始將STEM 引進幼稚園課程,每星期跟學生玩遊戲學STEM,增加了他們對STEM的認識。

 

2.     根據「STEM教育自幼開始-幼兒園主題課程中的經驗」*一文中,分析二至五歲幼兒園所實施的主題探索課程,發現充滿了STEM精神與要素,孩子展現驚人能力,與積木搭建、滾物坡軌等主題活動充分流露工程設計思維與運用數學、科學、技術等領域。我們在學校推行STEM期間,只要花一點時間觀察小朋友,他們往往會拼砌出特別的方法,在過程中我們沒有示範,反而透過提問及假設,引起他們的興趣,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建構。

 

3.    教材選購需要具開放性及多元化,開放性的玩具是指玩具不單止有一個玩法,可以以不同彈性的玩法,與建構性玩具,例如:積木、大型軟身的建構性玩具,幼兒可拼砌不同組合,以不同玩法穿梭其中。起初的時候,幼兒面對開放性玩具顯得不知所措,透過成人在旁建構,他們會透過觀察學懂建構技巧,透過嘗試,組織屬於自己的建構方式。

 

4.    引發幼兒好奇與探索的活動,幼兒具有探索的特性,透過五感包括觸覺、視覺、味覺、嗅覺、聽覺,去探索並認識這個世界。根據McClure (2017)**提到,幼兒在好奇驅使下透過成人的協助,與周圍生活環境互動,自然地投入STEM學習中,整個歷程運用觀察、假設或驗證等的探索能力,養成探究心智的習慣。幼兒若能喜歡探究並運用探究能力,容易開啟知識大門。我們在帶領STEM活動期間,多以引導式問題問幼兒,沒有特定答案的指導,鼓勵幼兒動動腦筋,動手做,自己尋找答案。他們會因為自己的努力而雀躍,建立自信。

 

*周淑惠( 2017 ) STEM教育自由幼開始-幼兒園主題探究課程中的經驗。台灣教育評論月刊,6(9), 169至176。

**McClure, E.(2017). More than a foundation: Young children are cap table STEM learners. Young Children, November, 83-89.

Elementary photo created by rawpixel.com – www.freep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