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Miranda Lee @家加豬財商教育共同創辦人
認可兒童財商導師
認可理財顧問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學士
相信大家都曾經遇過小朋友吵著要買東西。當他們好想買,大人卻不太願意,於是小孩大哭大鬧,大人亦變得不耐煩,結果往往兩敗俱傷。
例如,當孩子提出想買樂高積木LEGO要求時,我們該如何進行討論?答應他?還是拒絕他?這其實需要一個對話的過程,而財商教育就在傾談交流的過程中而產生。

我們常說財商教育應該初小階段開始,到底為什麼呢?如果一個八歲小孩可能發生的財商錯誤,就是亂買東西,然而,當上成人後會犯什麼財商錯誤?30歲的可能成為「月光族」;60歲已屆退休年齡可能沒有足夠退休金安享晚年。所以越遲學理財,錯誤就影響更深。
財商教育從生活實踐 容許孩子犯錯
幼兒階段,小孩對數字只有模糊概念,當我們說:「太貴,不能買」,他們未必有實質感覺。建議使用對等計算方式,例如「一包糖要10元,玩具則30元,所以要犧牲3包糖才能買這玩具,你覺得值得嗎?」,開始一點點簡單理財概念。
上到小學,對數字的理解更具體,也開始學習加減法,日常生活便是最好的練習機會,例如想買筆,讓小孩自己看價錢,例如「一支筆八元,給十元找回幾多元?」「如果兩支有九折,值得購買?」,讓小孩從錢包拿出實體錢,自己去結帳,透過實際計算及付錢的過程中,開始對物品價值及金錢有初步了解。

「金錢自主」也讓小孩對「價格」產生感覺,開始注意商品價格,進一步判斷「價格與價值」。
就像我家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我發現當每一塊錢都要靠自己儲來時,小孩開始謹慎處理手裡的錢,判斷自己必須花的物品,家長再也不需解釋「好貴」、「這不值得花錢買」,因為孩子已經會自己判斷了!
小孩初期管理零用錢,難免容易被誘惑,但如果人的一生至少都會犯一次關於金錢的錯誤,我會選擇孩子還在求學之時,因為犯錯的成本較低。我深信兒童財商教育是讓孩子「金錢自主」,建立由自己決定「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其實,理財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理財。